中医古籍
  • 《幼科证治准绳》 壮热

    作者: 王肯堂

    壮热者,一向不止,由血气壅实,五脏生热,蒸熨于内则眠卧不安,精神恍忽,熏发于外则表里俱热,烦躁喘粗,甚则发惊痫也。轻剂,火府丹、地黄煎。重剂、双解饮、七宝散、大黄朴硝汤。

    地黄煎

    治小儿壮热烦心,眠卧不安。

    生地黄(汁一升)白沙蜜(三合)酥(三合)生门冬(汁三合)上,重汤煮至成膏,每服数匙。

    火府丹

    治小儿壮热。

    生地黄木通甘草黄芩上,水一钟,煎服。

    金莲饮子

    治小儿蕴积壮热,赤眼口疮,心烦躁闷,咽干多渴,潮热不止。

    防风甘草(炙)连翘柴胡(去芦)山栀子(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用水六分,煎至三分,食后服。

    黄龙汤

    治发热不退,或寒热往来。

    柴胡(五钱)黄芩(炒)甘草(炙。各二钱)赤芍药(三钱)上,每服一钱,姜枣水煎。

    牛黄膏

    治壮热,咽喉涎响,或不省人事,或左右手偏搐,或唇口眼鼻颤动,此热涎内蓄,风邪外感也,宜急服之。

    蝎尾(四十九枚)巴豆肉(去油膜,一钱半)梅花脑(半匙)辰砂(研,二钱)郁金(三钱,皂角水煮)牛黄(少许)麝香(一匙)上为末。每服一匙,蜜水调下。量儿虚实用之。

    栀子仁汤

    治阳毒壮热,百节疼痛,下后热不退者。

    栀子仁(酒炒)赤芍药大青知母(各一两)升麻黄芩(酒炒)石膏(各二两)柴胡(一两半)甘草(五钱)杏仁(二两,浸,去皮,麸炒微黄)上,每服三钱,生姜三片,水煎服。

    六物黄芩汤

    治壮热腹大短气,往来寒热,饮食不化。

    黄芩(酒炒)大青甘草(炙)麦门冬(去心)石膏(各半两)桂(一钱)上,每服一二钱,水煎服。

    五物人参饮

    治壮热咳嗽,心腹胀满。

    人参甘草(各半两)麦门冬(去心)生地黄(各一两半)茅根(半握)上,每服二三钱,水煎服。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邹存检
  • 作者:
    马培之
  •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
  • 作者:
    朱世杰
  • 《外科启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极)着。十二卷。论述外科各病证治,有图有方,叙述内服外敷,针灸灸烙、熏点、刀割等法,都切实可行。

    作者:
  • 作者:
    祁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