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夫汗者心之所藏在内为血发外者为汗盖汗乃心之液故人之气血平则宁偏则病经云阴虚阳必凑则发热而自汗阳虚而阴必乘则发厥而自汗皆由阴阳偏胜而致也小儿血气嫩弱肤腠未密若浓衣温暖熏蒸脏腑脏腑生热热搏于心为邪所胜故液不能内藏熏出肌肤则为盗汗也又或伤于冷热冷热交争阴阳不顺津液走泄亦令睡中汗自出其间有虚实之证虚者谓诸病后大汗后血气尚弱液溢自汗或潮热或寒热发过之后身凉自汗日久令人黄瘦失治则变为骨蒸疳劳也丹溪云盗汗者谓睡而汗出也不睡则不出汗出方其睡熟也然出焉觉则止而不复出矣亦是心虚宜敛心气益肾水使阴阳调和水火升降其汗自止钱氏云上至头下至项谓之六阳虚汗不须治之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夫汗者心之所藏在内为血发外者为汗盖汗乃心之液故人之气血平则宁偏则病经云阴虚阳必凑则发热而自汗阳虚而阴必乘则发厥而自汗皆由阴阳偏胜而致也小儿血气嫩弱肤腠未密若浓衣温暖熏蒸脏腑脏腑生热热搏于心为邪所胜故液不能内藏熏出肌肤则为盗汗也又或伤于冷热冷热交争阴阳不顺津液走泄亦令睡中汗自出其间有虚实之证虚者谓诸病后大汗后血气尚弱液溢自汗或潮热或寒热发过之后身凉自汗日久令人黄瘦失治则变为骨蒸疳劳也丹溪云盗汗者谓睡而汗出也不睡则不出汗出方其睡熟也然出焉觉则止而不复出矣亦是心虚宜敛心气益肾水使阴阳调和水火升降其汗自止钱氏云上至头下至项谓之六阳虚汗不须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