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总括】胃冷皆因禀赋虚,或因大病久成之;急须温补扶元气,免得 羸请药师。
《内经》曰∶胃为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人身气血脏腑,俱由胃气而生。故东垣之法一以脾胃为主,所谓补肾不若补脾是也。在小儿虽得乳食,然水谷之气未全,犹仗胃气,胃气一虚则四脏俱失所养矣,故丹溪谓小儿多脾胃之疾也。若面色 白,目无睛光,口中气冷不食,吐水,肌瘦腹痛,此胃气虚寒之症也,用五味异功散主之。若大便不实,兼脾虚也,加干姜温之。中满不利,脾不运也,加木香开之。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者,用八味地黄丸补之,禀赋胃气不足亦用此丸。盖下焦真阳充盛则上升,脾元自然温蒸水谷矣,《内经》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正此药也。
【附方】
五味异功散见惊风症内(去木香)。
八味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加肉桂、附子各一两。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总括】胃冷皆因禀赋虚,或因大病久成之;急须温补扶元气,免得 羸请药师。
《内经》曰∶胃为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人身气血脏腑,俱由胃气而生。故东垣之法一以脾胃为主,所谓补肾不若补脾是也。在小儿虽得乳食,然水谷之气未全,犹仗胃气,胃气一虚则四脏俱失所养矣,故丹溪谓小儿多脾胃之疾也。若面色 白,目无睛光,口中气冷不食,吐水,肌瘦腹痛,此胃气虚寒之症也,用五味异功散主之。若大便不实,兼脾虚也,加干姜温之。中满不利,脾不运也,加木香开之。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者,用八味地黄丸补之,禀赋胃气不足亦用此丸。盖下焦真阳充盛则上升,脾元自然温蒸水谷矣,《内经》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正此药也。
【附方】
五味异功散见惊风症内(去木香)。
八味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加肉桂、附子各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