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顺证∶气血冲和,痘毒宣畅,精神素健,饮食如常,不必施治;险证∶气血不舒,痘毒壅遏,或杂证搅扰,开落失期,速宜施治;逆证∶痘毒凝结,气血干枯,怪证丛生,病不对药,治之无功;五善∶一、饮食如常,二、大小便调,三、疮色红活,皮浓坚实,四、脉静身凉,手足温暖,五、声音清亮,动止安和。五者不能尽得,得一二亦自清吉;七恶∶一、烦躁闷乱,谵妄恍惚,二、呕吐泻利,饮食不能,三、黑陷焦枯,痒塌破烂,四、头面预肿,鼻煽肩抬,目张唇裂,五、喉舌溃烂,食入即呕,饮水则呛,六、寒颤切牙,声哑色黯,七、腹胀喘促,四肢厥冷。七者不必皆有,有一二亦自难为。
七恶之外,又有浑身血泡,心腹刺痛,伏陷不起,便溺皆血,寻衣撮空,是又卒死而不救者。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顺证∶气血冲和,痘毒宣畅,精神素健,饮食如常,不必施治;险证∶气血不舒,痘毒壅遏,或杂证搅扰,开落失期,速宜施治;逆证∶痘毒凝结,气血干枯,怪证丛生,病不对药,治之无功;五善∶一、饮食如常,二、大小便调,三、疮色红活,皮浓坚实,四、脉静身凉,手足温暖,五、声音清亮,动止安和。五者不能尽得,得一二亦自清吉;七恶∶一、烦躁闷乱,谵妄恍惚,二、呕吐泻利,饮食不能,三、黑陷焦枯,痒塌破烂,四、头面预肿,鼻煽肩抬,目张唇裂,五、喉舌溃烂,食入即呕,饮水则呛,六、寒颤切牙,声哑色黯,七、腹胀喘促,四肢厥冷。七者不必皆有,有一二亦自难为。
七恶之外,又有浑身血泡,心腹刺痛,伏陷不起,便溺皆血,寻衣撮空,是又卒死而不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