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查古籍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银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题唐.孙思邈着。二卷。论眼科诸证甚为明晰,治疗也不偏于补泻寒温。
凡小儿甘肥过度,或糖食甜物太多,乃致湿热久停而成积,积久生虫,时发腹痛,以手摸之,腹内有块,或作一条梗起。外证面白唇红,六脉浮洪,其痛时作时止,痛止即能饮食者,虫痛无疑。又有腹痛,一痛即死者,亦是虫证。欲去此虫,无如苦楝根皮,诚天下打虫第一神方。其法,于月初旬,虫头向上之时行之。先夜掘苦楝根,须取每年结子者方是母树,其根浮于土面者有毒,不可用,专取土中者,净洗泥土,以刀刮其红皮,止取白皮四五钱,儿大者六七钱,切碎听用。次早,以油煎鸡蛋令儿嗅之,以引其虫头向上而求食;另于别室,以水一盏,浓煎苦楝皮汤一小杯,不可使儿闻其药气,一闻其气,虫即潜伏矣;俟药熟,以鸡蛋与儿食,即服药,半日不可饮食,俟虫下后,方饮食之。服药后,儿似困顿,万万放心。虫下后精神如旧,仍当急为健脾,庶虫不复生,永无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