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幼幼新书》 吐利津液少第七

    作者: 刘昉

    《圣惠》治小儿渴不止方。

    芦箨 扁豆藤(各半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上件药细锉,分为六服。每服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稍热服。

    钱乙豆蔻散治吐泻、烦渴、腹胀、小便少方。

    豆蔻 丁香(各半分) 舶上硫黄(一分) 桂府白滑石(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字至半钱,米饮调下,无时。

    张涣调胃膏方治吐利服药不下,烦渴者即先服。

    人参(去芦头) 白术(炮) 丁香(各二钱) 干姜 甘草(炙) 赤茯苓(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皂皂大。每服一粒,用热汤化下,用新水或冷水沉之极冷即服。

    张涣三和散方治吐利、津液燥少。

    白茯苓(一两) 乌梅肉(炒干) 干木瓜(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时时服之。

    张涣香豆散方霍乱烦渴最宜服之。

    藿香叶 肉豆蔻(各一两) 白扁豆 人参(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生姜二片,煎至四分,去滓温服。

    《王氏手集》和中散治阴阳不和,清浊相干,霍乱吐利,壮热烦渴,胸膈痞闷,腹胁胀满,面色青白,手足厥寒,困顿多睡,全不思食方。

    干姜 浓朴 甘草(炙。各一两)

    上同为细末。每服一大钱,水八分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三分去滓,温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人参散治小儿虚热及吐泻,烦渴不止及疏转后可服方。

    人参 茯苓 桔梗 干葛(各半两) 生犀角(屑) 甘草(炙。各一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中盏,入灯芯煎五分。烦渴入新竹叶煎服。大小加减与服。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