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幼幼新书》 伤寒变疽第十九

    作者: 刘昉

    《石壁经》三十六种内伤寒变疽候歌∶

    先前五日脸红鲜,(《凤髓经》第一句云∶已前七日唇脸青。)一见生人怕又惊。(四十候此两句云∶伤寒变疽七日前,两睑唇青怕语言。)蓦睹胸前如痣子,(《凤髓经》云∶蓦然胸前赤痣色。)渐同梅李一般形。血光齿上时闻臭,指甲无红色似银。食者可医无苦病,不识言风道热惊。用药表脾凉上膈,心凉疽伏始安宁。

    《凤髓经》歌括一同,两句小异。外有注云∶宜与二圣散表出。(方见伤寒变疹子门中。)

    四十候伤寒变疽歌一同。后云∶此候指甲白,牙上有血为证,表发只用参苓散,凉心经用南星丸。(方见伤寒变疹门中。)不退用解表散(方见慢惊风门),去毒,托里散亦可。(方见伤寒变疹门中。)

    四十八候治嗽化痰参苓散

    人参 麻黄 甘草(炙) 款冬花(各一分) 半夏(小者如鱼眼大,汤浸十二次) 葶苈(各半钱) 马兜苓(三个)

    上末。每服半钱,用桑白皮汤下。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王怀隐、陈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龚居中
  • 作者:
    李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