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婴童类萃》 中暑诸方

    作者: 未知

    至圣来复丹治荣卫不和,心肾不交,上实下虚,气厥痰闭,心腹冷痛,脏腑虚滑。不问男妇老幼,危急之症,但有胃气,无不获安。此药类二气,均调阴阳,掌天地冲和之气,有水火既济之功。可冷可热,可缓可急,其效殊胜。

    硝石 硫黄(各一两) 大阴玄精石(一两) 五灵脂(四两,研,水飞) 陈皮 青皮(各二两,俱去白,取净末)

    先将硝、硫入铫内,细火微炒,用柳条不住手搅匀,候冷得所,碾细。次加诸药,醋糊为丸,麻子大。大人四十丸,小儿二十丸,姜汤下。

    二气丹治伏暑伤冷,二气交错,中脘痞结,或吐或泻。

    硝石 硫黄(各一两)

    为末,银石器内,微火炒黄色,碾细,糯米为丸,每服三四十丸,新汲水下。

    龙涎散治中暑,迷闷不醒人事,及泄泻藿乱,解暑毒,消烦渴。

    飞罗面(一两) 五味(二两) 乌梅(二两,去核) 甘草(一两五钱,半生半熟) 白矾(一两,生)

    为末,水丸,弹子大。大人一丸,小儿半丸,新汲水下。一方有诃子一两。

    香朴饮治大小伏热,吐泻,虚烦口渴。

    人参 茯苓 甘草 紫苏叶 木瓜 泽泻 香薷 半夏曲 白扁豆(炒) 陈皮 乌梅 浓朴(各等分)

    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

    十味香薷饮消暑气,和脾胃。

    香薷 人参 陈皮 白术 浓朴(制) 木瓜 扁豆(炒研) 茯苓 甘草 黄 (各等分)

    生姜三片,水煎。

    清暑益气汤治长夏湿热太甚,熏蒸炽人,肢体困倦,精神短少,不思饮食,身热而烦,小便赤数,大便溏泻,口渴自汗。

    人参 苍术(炒) 干葛 黄 陈皮 当归 白术(炒) 麦芽(炒) 泽泻 青皮 神曲(炒) 黄柏(酒炒)

    升麻 甘草(炙) 五味

    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母子同服。

    六和汤驱暑和中,调心脾,定吐泻。

    香薷 藿香 茯苓 人参 半夏 浓朴 木瓜 扁豆(各七分) 砂仁 杏仁 甘草(五分)

    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

    香薷饮治夏月一切暑症。

    香薷(二钱) 浓朴(一钱) 扁豆(一钱五分) 黄连(一钱)

    水煎。

    二香散治夏月一切外感。

    香薷 藿香 浓朴 扁豆 黄连 陈皮 半夏 大腹皮 桔梗 紫苏 茯苓 苍术 白芷(各等分) 甘草(减半)

    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

    香薷解毒汤治中暑危急,及热毒下血。

    香薷(一钱) 浓朴 扁豆 黄连 山栀 黄柏 黄芩(各七分)

    水煎。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吴道源
  • 《女科宝鉴》是以中医方法论述女性生殖器相关疾病的探索性新书,书中详细介绍了七十多种常见女性生殖器相关病证,其中包括女科杂病、性病、月经病和中医药避孕、中医药抗早孕等。各病证以病机要点为中枢,展开对理、证、法、方、药的论述,同时,引进中医女科最新研究成果,使之更具临床指导性和收藏价值。

    纵览全书,具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扼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点。全书共约25万字。

    读者对象:中西医临床工作者、医学院校师生及广大男女中、青年。

    著者 一九九一年八月

    作者:
  • 作者:
    凌德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未知
  • 作者:
    薛立斋
  • 作者:
    雪岩禅师
  • 作者:
    宋仲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