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婴童百问》 急惊第十五问

    作者: 鲁伯嗣

    急惊者,因闻大声及大惊而发搐,发过则如故,此无阴也,当下利惊丸主之。小儿急惊者,本因热生于心,身热面赤,引饮,口中气热,大小便黄赤,剧则搐也。盖热甚则风生,风属肝,此阳盛阴虚也,故利惊丸主之,以除其热痰,不可与巴豆及温药大下之,恐搐虚热不消也。小儿热痰客于心胃,因闻声非常,则动惊搐矣;若热极,虽不因闻声及惊,亦自发搐,急惊之候,牙关紧急,壮热涎潮,窜视反张,搐搦(搦者十指开合)颤动,唇口眉眼眨引频并,口中热气,颊赤唇红,大小便黄赤,其脉浮数洪紧。盖由内有实热,外挟风邪,心经受热而积惊,肝经生风而发搐。治法大要,用药有序,通关以后,且与截风定搐,痰热尚作乃下之,痰热一泄,又须急与和胃定心之剂,如搐定而痰热少者,则但用轻药消痰除热可也。盖急惊须当下,切不可过用寒凉及银粉巴消辈,荡涤太骤,此等重剂,医家不得已而用之,仅去疾即止,或不当用而用,或当用而过焉,往往由此而成慢惊矣。此证亦用搐鼻通关打喷涕,牙关开后,用疏风化痰退热药导赤散、柴胡天麻等剂,便可无事,琥珀散通治诸经惊狂之要药,至宝丹亦可服。

    利惊丸治小儿急惊,风痰盛,发热潮搐。

    青黛 轻粉(各一钱) 牵牛末(半两) 天竺黄(二钱)

    上为末,白面糊丸,如小豆大,二十丸,薄荷汤下。一法炼蜜丸,如芡实大,一粒化下。

    导赤散见第八问。

    至宝丹见第二十问。

    琥珀散治小儿急慢惊风,涎潮昏冒,目瞪搐搦,惊吊肚疼,及和顺痘疮,小可惊哭,眠卧不安,入口立效,惊痫时攻发作,常服永除病根。

    辰砂(一钱半) 琥珀 牛黄 天麻 僵蚕(炒,去丝咀) 全蝎(去毒) 白附子 乳香 蝉蜕(各一钱) 麝香(半钱) 代赭石( ,醋淬七次,一钱) 片脑(一字) 牛胆南星(一字)

    上为末,三岁一钱,薄荷汤下,慢惊加附子一分。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叶霖
  • 作者:
    郭士遂
  • 作者:
    陈士铎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自2003年开展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指导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一步深入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我局对各示范区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规律性经验和规范性做法进行提炼、整理,起草制定了《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在工作中参考使用。在试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联 系 人:严华国 吴 迪

    联系电话:010-65914966 65930672(传真)

    二○○九年八月五日

    作者:
  • 作者:
  • (约着成于东汉时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今有清.孙星衍等辑本若干种。 本书收药物 365 种,分为上、中、下三品,是后汉以前药物学的总结。

    学术价值:

    文献价值:我国现存最早之药学著作。

    理论价值: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之基础。

    实用价值:记载之药物,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