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栏目导航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药材
中医药方
知识杂集
中医古籍
古方便览
国药诠证
广瘟疫论
格致余论疏钞
鬼子翻语书
何金扬先生医案
中医书籍
《评注产科心法》
《评琴书屋医略》
《全生指迷方》
《千金宝要》
《千金翼方》
《千金食治》
知识杂集
追古溯今话养生
胆结石增加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
坐火车别憋尿
警惕年关心理不过关
英国专家警告治糖尿病勿走极端
规律运动有助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中医药方子
感字丸
感应丸
感应圆
感应膏
感染外洗煎剂
感气丸
中药材
凌霄花
列当
刘寄奴
勒管草
勒马回
勒鱼
查古籍
搜索
《医院药学》 (三)常见食物、植物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品名中毒症状解救措施毒蕈(毒蘑菇)症状可因所含毒物的成分和毒性作用而异,首先出现胃肠道症状一般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流泪,流涎,多汗,脉搏就慢,瞳孔缩小或放大,眩晕,狂躁,幻听,幻觉,谵妄,抽搐,神志不清,运动障碍,膝反应消失,呼吸抑制,休克,昏迷,如红色捕蝇蕈;中毒生,除上症状外,可有溶血性分性,黄疸,肝脾肿大,血红蛋白脲,脲闭,便,发绀,肝细胞脂肪变性及坏死,如瓢蕈,白毒蕈等;体温降低,最后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⑴洗胃;⑵灌入药用炭或通用解毒剂15g⑶甘草、绿豆(打碎),水煎内服或绿豆打碎,开水浸泡后冷服;⑷导泻,若中毒超过8小时,用温水高位灌肠适于无腹泻者;⑸如红色捕蝇蕈、斑毒蕈等中毒进,可皮下注射阿托品;⑹抗蕈毒血清40ml肌注;(先作皮试),对阿托品无效者可试用;⑺如瓢蕈、白毒伞蕈中毒,可用二基丙碘酸钠或二基丁二酸钠(见726页)解毒,但不宜用二基丙醇;⑻可试用L半胱氨酸盐酸盐;⑼抗休克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失水及酸中毒中毒;⑽出现脑水肿高血压时可用脱水剂;⑾有溶血现象,除给肾上腺皮质激素外并口服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贫血严重者应输血;⑿应用谷氨酸钠,谷氨酸钾、氨酷酸;精氨酸、三磷酸腺苷、肌苷等项防肝昏边;⒀止痉;⒁吸氧;⒂对症治疗氰化物(木薯、杏仁、桃仁、批杷仁等果仁中含有氰化物及含氰的照像、电镀、药品或吸入氰的蒸气等)少量入时,有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疲乏,头昏,头痛,倦睡或烦躁,气急有杏仁味。大量吞入时感觉立即丧失,昏迷,瞳孔,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两眼固定而突出痉挛,四肢强直,疏律失常,呼吸,牙关紧闭,常于数分钟内死亡⑴洗胃;⑵静注依地酸钴0.6g/次,对二甲基一氨基酚;⑶吸入亚硝酸戊酯,每次持续15-30分钟,间隔2分钟1次;⑷先静注亚硝酸钠后静注硫代硫酸钠;如病情好转,半小时后上述二药可减半量重复治疗;此外亦可用亚甲蓝与硫代硫酸钠交替静注,必要时每10分钟1次,总量前者可达60mg/kg,后者达0.25g0.5g/kg;⑸50%葡萄糖溶液60-100ml静注;⑹必要时给脱水剂;⑺静化氢化可的松;⑻对症治疗桐子、桐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粪便带血,失水,酸中毒,血尿,蛋白尿,管型尿,食欲不振,肝大,肝区疼痛,肝功能不良怠,烦躁头痛,头晕,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惊厥,昏迷,呼吸困难,心脏麻痹,严重者甚至死亡⑴催吐;⑵洗胃,继给蛋白水、乳类或面糊内服;⑶饮大量糖水及淡盐水;⑷静脉补液,有酸中毒可酌加碱性药物;⑸给予大量维生素B1、B2、C及烟酸、酵母等;⑹民间用干柿饼解洞油中毒,食量不限,但勿食过多;⑺对症治疗蓖麻子、蓖麻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样大便,头痛,嗜睡,黄疸,出血,血红蛋白尿,尿闭,脉弱而速,休克,抽搐,最后由于严重脱水、惊厥,心力衰竭而导致不良后果⑴催吐;⑵洗胃;⑶硫酸钠或硫酸镁导泻,必要时可高位灌肠;⑷给蛋白水或乳类;⑸静脉补淮;⑹止痉;⑺给肾上腺皮质激素;⑻保温;⑼给强心剂;⑽对症治疗棉籽、籽油恶心,呕吐,胃部烧灼感,食欲不振,便秘,腹胀或腹痛,乏力,四肢发麻,头昏,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昏迷,抽搐,心动过缓,血压降低,肺水肿黄疸,肝昏迷,功能损害,最后可因呼吸循环衰竭,中枢衰竭而危及生命。在夏季中毒时,除上症状外,可有高热皮肤发红,无汗或少汗,针剌感,瘙痒,心慌,气急,胸闷,眼花,流泪,头痛,头晕,面部浮肿,在日光下症状更为严重。长期服用精制棉籽油,可使男性精子生成受阻,以至绝育⑴催吐;⑵洗胃;⑶硫酸钠或硫酸镁导泻;⑷给通用解毒剂或甘草绿豆汤;⑸静脉补液;⑹肌注二基丙磺酸钠;⑺对症治疗发芽马铃薯(龙葵碱)咽喉及口腔有烧灼感及痒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失水,电解质紊乱,血降低,体温上升,瞳孔放大,呼吸困难,惊厥,昏迷,亦可引起肠原性紫绀症⑴洗胃、导泻;⑵适当饮用食醋;⑶多饮糖水或淡盐水;⑷静脉液;⑸如仍有剧烈腹痛给阿托品;⑹肠原性发绀者可按“亚硝酸盐”中毒处理白果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发热,口干,乏力,恐惧,气急,发绀,脉搏微弱,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瞳孔放大,对光反射消失,抽搐,昏边,严重者可因心力及呼吸衰竭而死亡⑴催吐、洗胃、导泻;⑵内服甘草汤;⑶静脉补液,必要时补钾;⑷给镇静剂;⑸对症治疗亚硝酸盐(青、白菜、腌渍青、白菜,红苕,甜菜及灰菜等中含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神志不清,嗜睡,呕吐,腹痛,腹泻,腹胀,头晕,头痛,耳鸣,心悸,全身皮肤及粘膜呈紫蓝色,四肢发冷,全身寒战,血压降低,部分患者可有发烧,严重者昏迷惊厥等⑴催吐;⑵洗胃;⑶导泻;⑷静注亚甲蓝⑸给大量维生素C葡萄糖;⑹吸氧,并可静注细胞色素C;⑺止痉;⑻对症治疗;⑼重者输血;注:此类中毒又称肠原性紫绀症植物日光性皮炎(又称蔬菜日光性皮炎)日晒部位先有麻木感,生出现浮肿,灼痛,表皮发亮,面部肿胀,两眼成缝,口唇厚而外翻,口水外流,咽部水肿语言不清,呼吸困难,严重者局部出现水泡或血泡,皮下出血,甚至组织坏死。⑴避免日光继续照射;⑵导泻;⑶浮肿严重者用利尿剂;⑷给抗组织胺药,维生素B属及大量维生素C、烟酰胺、钙剂、复方路丁、肾上腺皮质激素等;⑸局部破溃者作外科处理;⑹板蓝根、大青叶各30g黄芩、银花、茯苓各9g,赤小豆15g煎服,每日1帖;⑺对症治疗蚕豆病头痛,腹痛,呕吐,黄疸,血红蛋白尿,嗜睡,粘膜苍白,肝大,失水,酸中毒,高热,寒战,昏迷,惊厥等。⑴立即远离蚕豆花粉区域,停食蚕豆;⑵给高蛋白、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饮食;⑶给大量维生素B、B等;⑷纠正酸中毒;⑸保肝;⑹给铁剂,必要时输血;⑺抗休克治疗;⑻给皮质激素;⑼对症治疗;⑽白头翁60g,车前草30g,凤尾草30g,绵菌陈15g,加水煎小时,当茶饮,不限量河豚鱼(又称鱼、气泡鱼、廷巴鱼)颜面潮红,眼睑下垂,恶心,呕吐,口渴,腹痛或腹泻,全身不适,继则口唇、舌及指端麻木,运动麻痹,肌肉瘫奖,呼吸,发绀,脉弱,血压及体温下降,瞳孔缩小或广大,言语障碍,昏睡,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⑴催吐;⑵0.05%高锰酸钾或0.5%活性炭混悬液洗胃;⑶硫酸钠或硫酸镁导泻,⑷静脉补液必要时加升压药及肾上腺皮质激素;⑸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⑹鲜芦根2斤或鲜橄榄20粒捣烂取汁口服;⑺对症治疗泥螺日光性皮炎(泥螺又称麦螺、黄泥螺)脸及四肢暴露部位对称性红肿,另有蚁走感、灼热疼痛、发痒、发胀、麻木等感觉,后出现瘀血斑。如继续曝晒日光,可出现水泡、血泡等⑴轻者1周可自愈;⑵暂时避免日光照射;⑶大量饮茶水;⑷给抗组织按药;⑸重者静脉补液,并加氢化考的松;⑹局部破溃感染者作用外科处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更多中医书籍
《伤寒缵论》
作者:
张璐
《伤寒舌鉴》
作者:
张登
《伤寒补例》
作者:
《伤寒论》
《伤寒杂病论》(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作者:
《伤寒论条辨》
作者:
方有执
《伤寒论注》
作者:
柯琴
《伤寒论类方》
作者:
徐灵胎
《伤寒论纲目》
作者:
沈金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