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查古籍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一)肾的生理肾脏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1.排泄含氮的代谢产物肾脏能将血液中的蛋白质代谢废物不断清除,使血浆中的非蛋白氮(含尿素、尿酸、肌酸、甩酸酐、氨等)的含量有一相对的稳定水平。当肾功能减退进,随尿排出的非蛋白氨减少,血中蓄积就增多,因此,测定血浆中非蛋白氨的含量可作为肾功能的一种指标。
2.调节体内水分及平衡渗透压肾脏能适应人体进食、饮水和代谢产生的水的变化,以及由皮肤、胃肠管、呼吸道排出水分的变化,而推出不同浓度和不同量的尿液,以维持体内水分及渗透压的平衡。如饮水后,尿量就增加,尿比重就降低。当体内缺乏水分时,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临床上常测定饮水量和尿量、尿比重之间的关系,作为肾功能的一种指标。
3.调节酸碱平衡肾脏能根据体内酸碱平衡的情况,而控制酸性物和碱性物排出的比例。当酸性物或碱性物任何一种在血液中增多时,就会通过肾脏把多余部分排出去以调节和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
(二)药物的肾排泄机制机体对药物并没有特殊的排泄机制,其机制与排泄一般的机体成分或新陈代谢产物的机制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