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查古籍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气为阳,血为阴。阳主动,阴主静。人身之血,不可妄动也。今疮疹之火,熏灼于里,迫血妄行,血随火动,阳络伤则血从上出,或衄或呕;阴络伤则血从下出,或溺或便;阴阳俱伤,则血上下俱出也。诸失血惟从鼻出者可治,余皆死证。有痘疮溃烂不能收 ,出血不止者,亦不可治。(万密斋)
所云血之妄行,悉皆不治,盖指出多而不止者言耳。若初出时,推其所因,善为清理,岂俱无生者耶?
○若痘疮赤痛,烦热作渴,便衄血者,先用犀角地黄汤,次用加减大紫草散,去黄 加木通。
○治诸失血,始终以犀角地黄汤加山栀、芩、连、白芍为主;亦有初出时衄血不止,用下药而得效者。(张兼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