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用化学》 一、胺的构造、分类和命名

    (一)胺的构造和分类

    胺可以看作是氨(NH3)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所生成的化合物。通式为RNH2,R2NH或R3N,其中R代表脂肪烃基或芳香烃基,它们分别属于伯、仲和叔胺。

    但要注意,这里的伯、仲、叔的含义与醇中的不同,它们分别是指氮原子上连有一个、两个或是三个烃基,而与连接氨基的碳是伯、仲还是叔碳原子没有关系。例如,叔丁醇是叔醇,而叔丁胺却是伯胺。

    季胺化合物可看作是铵盐(NH4+X-)或氧氧化铵(NH4OH)分子中氮原子上的四个氢原子都被烃基取代生成的化合物,它们分别称为季铵盐和季铵碱。

    仲、叔胺或季铵化合物分子中的烃基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在这里,应注意“氨”、“胺”及“铵”的含义。在表示基(如氨基、亚氨基等)时,用“氨”;表示NH3的烃基衍生物时,用“胺”;而铵盐或季铵类化合物则用“铵”。

    胺也可以根据NH3分子中的氢原子被不同种类的烃基取代而分为脂肪胺和芳香胺。氨基与脂肪烃基相连的是脂肪胺,与芳香环直接相连的叫芳香胺。

    R-NH2Ar-NH2

    脂肪胺 芳香胺

    胺还可以根据分子中所含氨基数目的不同而分为一元胺、二元胺和多元胺。

    (二)命名

    1.普通命名法

    这种方法是按照分子中烃基的名称及数目叫做“某胺”。

    当胺分子中氮原子上所连的烃基不同时,则按次序规则列出,小者在前,“较优”者在后。

    CH3-NH-C2H5

    甲乙胺

    若原子上连有两个或三个相同的烃基时,则须表示出烃基的数目。

    氮原子上同时连有芳香烃基和脂肪烃基的仲胺和叔胺的命名,则以芳香胺为母体,脂肪烃基作为芳胺氮原子上的取代基,将名称和数目写在前面,并在基前冠以“N”字(每个“N”只能指示一个取代基的位置),以表示这个脂肪烃基是连在氮原子上,而不是连在芳香环上。

    2.系统命名法

    烃基比较复杂的胺,以烃为母体,将氨基作为取代基命名。

    季铵化合物的命名与无机铵的命名相似。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未知
  • 《济阴纲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着。十四卷。对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中的女科,加以评释圈点而成书。

    作者:
    武之望
  •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本读物,历来称为经典著作,所以书内所用方剂又称为经方。近代著名中医曹颖甫,名 家达,号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医专宗张仲景,深研这二部书,以善用经方闻于时。生平医案,曾由其门人姜佐龄辑录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门的个别治验,搜集见闻,发挥心得,逐案说解、阐发,以佐证曹氏辨证施治的确切。通过曹氏审阅后,复逐案加以评语,师生商讨,从实践到理论,相互琢磨,名其书曰《经方实验录》,由千顷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来,读者对本书的需要仍繁,我们现在重加整理,删去其说解芜冗者,修饰其词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计九十二案,内有十六案,标明为附列门人医案。——民间中医志愿编撰组

    作者:
  • 作者:
    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