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释名」白桐、黄桐、泡桐、椅桐、荣桐。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
1、手足浮肿。用桐叶煮汁浸泡,同时饮汁少许。汁中加小豆更好。
2、痈疽发背(大如盘,臭腐不可近)。用桐叶在醋中蒸过贴患处。退热止痛。逐渐生肉收口,极效
3、头发脱落。用桐叶一把、麻子仁三升,加淘米水煮开五、六次,去渣,每日洗头部,则发渐长。4、
4、跌打损伤。用桐树皮(去青留白),醋炒,捣烂敷涂。
5、眼睛发花,眼前似有禽虫飞走。用桐花、酸枣仁、元肯粉、羌活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水煎,连滓服下。一天服三次。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总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释名」白桐、黄桐、泡桐、椅桐、荣桐。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
1、手足浮肿。用桐叶煮汁浸泡,同时饮汁少许。汁中加小豆更好。
2、痈疽发背(大如盘,臭腐不可近)。用桐叶在醋中蒸过贴患处。退热止痛。逐渐生肉收口,极效
3、头发脱落。用桐叶一把、麻子仁三升,加淘米水煮开五、六次,去渣,每日洗头部,则发渐长。4、
4、跌打损伤。用桐树皮(去青留白),醋炒,捣烂敷涂。
5、眼睛发花,眼前似有禽虫飞走。用桐花、酸枣仁、元肯粉、羌活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水煎,连滓服下。一天服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