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查古籍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局方》)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痰涎壅盛,喘嗽呕血,或大便不利(肺为气主,肺虚火盛,故气高痰涌,或喘或嗽,甚则呕血也;火炎津枯,有升无降,故大便不利。又有气痛便秘,用通剂而愈,不通或暂通复秘,因而下血者,亦当顺气,气顺则自通,当求温暖之剂)。
苏子半夏前胡浓朴(姜炒)橘红当归(一钱)甘草(炙)肉桂(五分。)加姜煎此手太阴药也。苏子、前胡、浓朴、橘红、半夏皆能降逆上之气,兼能祛痰,气行则痰行也;数药亦能发表,既以疏内壅,兼以散外寒也(风痰壅盛,多挟外感);当归润以和血;甘草甘以缓中;下虚上盛,故又用肉桂引火归元也(《玉机微义》曰∶此散郁和中之剂。《准绳》曰∶口鼻出血,皆由上盛下虚,有升无降,血随气升,法当先顺其气,气降则血归经矣,宜苏子降气汤加人参、阿胶各一钱,下养正丹。昂按∶方内多破气发表之药,又有半夏、肉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