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方考》 石膏散

    作者: 吴昆

    石膏(一味,细末如面,每夕新汲水服方寸匕,取身无热为度。)

    热劳,附骨蒸热,四肢微瘦,有汗脉长者,此方主之。

    热劳之证,岂曰尽属阴虚,亦有阳邪外袭,传入于骨,不能泄越,内作骨蒸,令人先寒后热,久久渐成羸瘦。有汗者,胃家实也。脉长者,阳邪证也。石膏寒而清肃者也,可以疗里热。以故《外台》集之,处州吴医用之,睦州郑迪功之妻验之,《名医录》载之,所以开蒙后学也至矣。或问∶东垣言血虚身热,证象白虎,误服白虎者必死,非石膏之谓乎?余曰∶若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作者:
    陶弘景
  • 作者:
    陈嘉谟
  •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作者:
    寇宗奭
  • 作者:
    杨时泰
  • 作者:
    唐宗海
  • 作者:
    刘宋、雷学所着
  • (公元 1564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著。一卷。论述脉象 27 种,对于脉的体状、相类、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诵读学习。并批解了高阳生的《脉诀》。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