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甘遂(面裹煨) 大戟(拌湿炒) 芫花(各半两,炒) 轻粉(一分) 大黄(一两)黑丑(二两,取头末)
前药为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初服五丸,每服加五丸,温水下,日三服,以利为度。服后痞闷极甚者,此痰涎壅塞,顿攻不开,转加痛闷,即初服三丸,每加二丸,至快利即止。
痰饮变生诸病,风热郁燥,肢体麻痹,走注疼痛,痰嗽,气血壅滞,不得宣通,人壮气实者,此方主之。
甘遂能达痰涎窠匿之处,大戟、芫花能下十二经之饮,黑丑亦逐饮之物,大黄乃推荡之剂,佐以轻粉者,取其无窍不入,且逐风痰积热,而解诸药之辛烈耳。此大毒类聚为丸,善用之,则能定祸乱于升平;不善用之,则虚人真气。慎之。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甘遂(面裹煨) 大戟(拌湿炒) 芫花(各半两,炒) 轻粉(一分) 大黄(一两)黑丑(二两,取头末)
前药为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初服五丸,每服加五丸,温水下,日三服,以利为度。服后痞闷极甚者,此痰涎壅塞,顿攻不开,转加痛闷,即初服三丸,每加二丸,至快利即止。
痰饮变生诸病,风热郁燥,肢体麻痹,走注疼痛,痰嗽,气血壅滞,不得宣通,人壮气实者,此方主之。
甘遂能达痰涎窠匿之处,大戟、芫花能下十二经之饮,黑丑亦逐饮之物,大黄乃推荡之剂,佐以轻粉者,取其无窍不入,且逐风痰积热,而解诸药之辛烈耳。此大毒类聚为丸,善用之,则能定祸乱于升平;不善用之,则虚人真气。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