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半夏(姜制) 陈皮 茯苓(各一钱半) 甘草(七分半,炙)
脾弱不能制湿,内生积饮者,此方主之。
水谷入胃,无非湿也。脾土旺,则能运化水谷,上归于肺,下达膀胱,无湿气可留也,惟夫脾弱不能制湿,则积而为痰饮。半夏之辛能燥湿,茯苓之淡能渗湿,甘草之甘能健脾,陈皮之辛能利气。脾健则足以制湿,气利则积饮能行。东南之人,多有湿饮之疾,故丹溪恒主之。其曰加升提之剂者,亦清气升而浊气自降之谓。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编。原六十卷。经王孟英新增重编为三十六卷。 分 345 门,集录清以前历代名医的验案,包括临床各科,尤以温热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语。
半夏(姜制) 陈皮 茯苓(各一钱半) 甘草(七分半,炙)
脾弱不能制湿,内生积饮者,此方主之。
水谷入胃,无非湿也。脾土旺,则能运化水谷,上归于肺,下达膀胱,无湿气可留也,惟夫脾弱不能制湿,则积而为痰饮。半夏之辛能燥湿,茯苓之淡能渗湿,甘草之甘能健脾,陈皮之辛能利气。脾健则足以制湿,气利则积饮能行。东南之人,多有湿饮之疾,故丹溪恒主之。其曰加升提之剂者,亦清气升而浊气自降之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