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香薷(一两) 浓朴(炒) 白扁豆(各半两) 黄连(三钱,炒)
夏至后,暑热吐利、烦心者,此方冷服。
暑,阳邪也。干于脾则吐利,干于心则烦心。香薷之香,入脾清暑而定吐利;黄连之苦,入心却热而治烦心;暑邪结于胸中,非浓朴不散;暑邪陷于脾胃,非扁豆无以和中。然必冷服者,经所谓治温以清,凉而行之是也。是方也,于伏热之时,自觉酷暑蒸炎;若远行而归,自觉伤于暑热,服一二剂,诚为切当。今人坐于高堂广厦之中,身与冰盘水阁相习,口与浮瓜水果相厌,暑邪原浅,每求此药服之,甚者日日饮之,是谓诛伐太过。弱者,寒中之疾作于旦暮;壮者,待时而病,秋季为泻为利矣,慎之!
《伤寒杂病论》(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香薷(一两) 浓朴(炒) 白扁豆(各半两) 黄连(三钱,炒)
夏至后,暑热吐利、烦心者,此方冷服。
暑,阳邪也。干于脾则吐利,干于心则烦心。香薷之香,入脾清暑而定吐利;黄连之苦,入心却热而治烦心;暑邪结于胸中,非浓朴不散;暑邪陷于脾胃,非扁豆无以和中。然必冷服者,经所谓治温以清,凉而行之是也。是方也,于伏热之时,自觉酷暑蒸炎;若远行而归,自觉伤于暑热,服一二剂,诚为切当。今人坐于高堂广厦之中,身与冰盘水阁相习,口与浮瓜水果相厌,暑邪原浅,每求此药服之,甚者日日饮之,是谓诛伐太过。弱者,寒中之疾作于旦暮;壮者,待时而病,秋季为泻为利矣,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