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源论》云∶产伤动血气,虚损未复而风邪冷热之气客于经络,乍冷乍热,冷则血结,热则血消。故令血或多或少,乍在月前,或在月后,为不调也。
《子母秘录》云∶产后月水闭,乍在月前,或在月后,腰腹痛,手足烦疼,唇口干,连年月水不通,血干着脊,牡丹丸方∶苦参(十分)牡丹(五分)贝母(三分)上三物,捣筛,蜜丸如梧子,先食以粥清汁,服七丸,日三。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病源论》云∶产伤动血气,虚损未复而风邪冷热之气客于经络,乍冷乍热,冷则血结,热则血消。故令血或多或少,乍在月前,或在月后,为不调也。
《子母秘录》云∶产后月水闭,乍在月前,或在月后,腰腹痛,手足烦疼,唇口干,连年月水不通,血干着脊,牡丹丸方∶苦参(十分)牡丹(五分)贝母(三分)上三物,捣筛,蜜丸如梧子,先食以粥清汁,服七丸,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