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源论》云∶蚍蜉者,因寒,腹中胪胀,所得寒毒不去,变化所生也。始发之时,在其颈项,使人壮热若伤寒,有似疥癣,娄娄孔出,其根在肺。
《刘涓子方》治蚍蜉,始发于颈,初得如伤寒。此因食中有蚍蜉毒不去。
桃白皮(一分)白术(四分)知母(一分)雌黄(一分)干地黄(一分)皮(四分)独活(一分)椒(一百枚)青黛(一分)斑蝥(一分)白芷(一分)柏脂(一分)夕药(一分)海苔(一分)当归(一分)上十五物,合捣作散,下筛,服一钱匕,日三。病在里空腹服,在外先食后服之。又方∶无斑蝥、术。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病源论》云∶蚍蜉者,因寒,腹中胪胀,所得寒毒不去,变化所生也。始发之时,在其颈项,使人壮热若伤寒,有似疥癣,娄娄孔出,其根在肺。
《刘涓子方》治蚍蜉,始发于颈,初得如伤寒。此因食中有蚍蜉毒不去。
桃白皮(一分)白术(四分)知母(一分)雌黄(一分)干地黄(一分)皮(四分)独活(一分)椒(一百枚)青黛(一分)斑蝥(一分)白芷(一分)柏脂(一分)夕药(一分)海苔(一分)当归(一分)上十五物,合捣作散,下筛,服一钱匕,日三。病在里空腹服,在外先食后服之。又方∶无斑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