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栀豉新加汤

    李孔定,1926出生,四川省蓬溪县人。现为四川省绵阳市中医院主任医师。21岁自学中医,后拜同里名医李全五为师,25岁开业行医。1956年考入重庆中医进修学校,1978年调绵阳中医学校任副校长、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兼四川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等职。1990年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从事中医医、教、研工作50余年,博通典籍、融会古今,坚持辨病与辨证结合,深究药理,在遣方用药时常独辟蹊径,诊治疑难重症常获较好疗效。长于内妇儿科,对治疗杂病尤有经验。著有《新编药性歌括》、《中医入门辅助读物》、《常见病中草药防治手册》、《温病三字经》、《五运六气学说便读》、《李孔定论医集》、《新方实验录》等,并发表学术论文数10篇。

    组成:栀子15g,淡豆豉30g,丹参30g,淫羊藿15g。

    功能:清心除烦,和气血,调阴阳。

    主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致之各种失眠。

    用法:清水浸药30分钟,煎3次,合其药液,过滤冷贮,分6次服。每日3次,分别于早、中午饭及夜间临睡前30分钟温服,6天为1疗程。

    方解:失眠为临床常见病症,可单独出现,也可出现于临床多种疾病。可由外感内伤、饮食情志及风火痰虚等因素引起。心肾阴虚或心经有热,心火不能下交于肾;或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肾中真阳不足,虚阳上浮,心神扰动,从而出现夜寐不安,甚至彻夜不寐,也是失眠的主要病机;或有因脾虚胃实,胃不和而夜不安,出现失眠见症,乃由于胃脉上注于心之故。可见此症病位主要在心、肾,病机多为气血不和、阴阳失调。故其治要,应调气血,和阴阳,交通心肾。

    本方中栀子泻三焦气分郁热,又入血分,擅清心经烦热。淡豆豉富含蛋白质、脂质及酶类,《别录》以治“虚劳喘吸”,《药性论》称其“熬末能止盗汗、除烦”,《日华子本草》等称其能“治骨蒸”。淡豆豉有滋肾宁心、开胃消食之功能,其滋阴之力虽不及地黄、麦冬,但亦无碍胃之副作用。栀子豉汤的功效与黄连阿胶汤类似,能清热养阴,交通心肾,故仲景以之治疗汗、吐、下后虚烦不眠。临床常在此方基础上加入淫羊藿以益肾中真阳而固肾气,引火归元,使阴阳相济;淫羊藿与栀子同用,则兼有交泰丸之功。方中加丹参活血和血,《本经》称丹参能除心腹邪气及烦满,增强了本方除烦安神的作用。本方寒温并用,补泻同施,交通心肾,燮理阴阳,气血同治,药虽不过数味,而配伍严谨,切中病机,故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失眠,能有较理想的效果。

    临床运用:此方用于寒热证候不显的失眠患者,尤为适宜。若烦热不甚,则栀子减量;兼气虚者,可酌加党参或合四君子汤;阴血虚可酌加制首乌、女贞子、旱莲草、熟地黄或合四物汤;若兼脾虚胃弱,则伍以薏苡仁、白蔻仁、神曲、麦芽、山楂之类;若气阴不足,兼见神疲心悸、失眠健忘,则加党参、麦冬、五味子并酌加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石菖蒲、茯神等;兼痰火实邪,或热象较甚,则可减去淫羊藿,酌加知母、胆南星、鲜竹沥之类。若他病过程中因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出现失眠之症,亦可于此方中伍以相应药物,或于对症方药中合此方使用。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嘱患者注意调畅情志,劳逸适度,饮食有节,戒烟并勿饮浓茶,养成定时睡觉的习惯,则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更多中药材
  • 中医常讲呢,肥人多痰,瘦人多火,就是胖的人呢多痰湿,瘦的人呢多阴虚火旺,瘦的人怎么吃也吃不胖,是什么原因呢?大部分是因为脾胃虚弱,吸收营养条件不行,吃完了之后吸收不了。所谓的瘦人多火呢,是指阴虚火旺,胃阴虚虚火旺盛导致什么呀?消谷善饥,就是......
  • 大家好,有些朋友啊,总觉得自己困,乏,没有力气,身体有一种沉重感,做什么事儿都没有精神,去医院体检,也没有发现什么指标异常,这是怎么回事儿呢?从中医角度,主要有三大原因。主要就是虚实,咱们所说的虚呢?就是气血不足或者是肝肾不足,那每个人体质......
  • 大家好,很多病人呢,得了感冒,或者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急性的炎症,通过吃抗生素啊和积极治疗得到控制了,但是咳嗽呢可能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变成了慢性的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等等。特别到了立秋以后呢,那么秋季的这个时令呢,它主要是以凉燥为主,......
  • 大家好,我们常讲啊,春捂秋冻,就是春天要多穿点衣服,秋天要凉一点。其实呢,也不完全。过去咱们说呢,秋冻,指的是可以少穿一点,然后为了让身体逐渐适应秋冬的这个寒冷的季节,但是有些部位大家还是要保护好,因为秋天的节气,主要是以凉燥为主,那凉呢,......
  • 第一啊,我们就是说常见的是气虚,气虚是什么呢?气呢,是推动人体活动的一种物质,就像我们看到这个火车一样,蒸汽火车它的气少了,它活动就差了,跑不起来了。那人也一样,人的气少了,气虚了,那首先表现的就是乏力,不爱动弹,倦怠,干什么都没精神,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