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源论》云∶蝼蛄者,食果瓜子,不避有虫,既便啖食之。有毒不去,变化所生也。
在于颈上,状如蜗形,瘾疹而出,其根在大肠。
《集验方》治蝼蛄方∶取蝼蛄脑二七枚,酒和敷上。
《千金方》有蝼蛄方∶槲叶灰,先以泔渍,煮槲叶取汁,洗拭干,纳灰疮中。
《刘涓子方》治蝼蛄,始发于颈,状如肿。此得之食果子瓜实毒不去核。
龙骨(半分)桂心(一分)干姜(一分)桔梗(一分)矾石(一分)附子(一两)独活(一分)芎(半分)蜀椒(一百枚)上九物,捣,下筛,别取干枣二十枚去核,合捣之,取酢浆和之便得丸。日服五,丸如大豆,温浆服之。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病源论》云∶蝼蛄者,食果瓜子,不避有虫,既便啖食之。有毒不去,变化所生也。
在于颈上,状如蜗形,瘾疹而出,其根在大肠。
《集验方》治蝼蛄方∶取蝼蛄脑二七枚,酒和敷上。
《千金方》有蝼蛄方∶槲叶灰,先以泔渍,煮槲叶取汁,洗拭干,纳灰疮中。
《刘涓子方》治蝼蛄,始发于颈,状如肿。此得之食果子瓜实毒不去核。
龙骨(半分)桂心(一分)干姜(一分)桔梗(一分)矾石(一分)附子(一两)独活(一分)芎(半分)蜀椒(一百枚)上九物,捣,下筛,别取干枣二十枚去核,合捣之,取酢浆和之便得丸。日服五,丸如大豆,温浆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