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心方》 治热淋方第十

    作者: 日本、丹波康赖

    《病源论》云∶热淋者,三焦有热,气搏于肾、流入于胞而成淋也。其状小便赤涩。亦有宿《葛氏方》热淋方∶取白茅根四斤,锉(子卧反,破也、折伤也)之,水一斗五升,煮令得五升汁,服日三。

    (《又方∶末滑石屑,水服一二合。

    《录验方》治热淋方∶芦心,切,三升,水五升,煮取二升,三服。

    《千金方》治热淋方∶常煮冬葵根作饮服之。

    又方∶灸亦与气淋同之。

    又方∶葵根一升(冬用子)大枣(二七枚,去核)二味,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分二服,热加黄芩一两,出难加滑石二两。

    《龙门方》疗热淋方∶服冷水三升,行一里即下瘥。

    又方∶灸两足外踝中央,随年壮,有石下。

    《广济方》疗热淋小便涩痛方∶车前(切,一升)通草(三两)葵根(切,一升)芒硝(六分)汤成,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分温三服,忌药食。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王履
  • 作者:
    沈又彭
  • 作者:
    张杲
  •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作者:
  • 作者:
    程杏轩
  •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是总论病证,是治疗法则,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作者:
  • 作者:
    赵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