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源论》云∶五谷五味之津液,悉归于膀胱,气化分入血脉,以成骨髓也;而津之余者,泻之。
《千金方》云∶膀胱病者;少腹满,肿而痛,以手按则欲小便而不得。
又云∶治膀胱虚冷,饥不欲食,面黑如炭,腰胁疼痛方∶磁石(六两)黄(三两)杜仲(四两)白石英(五两)五味(四两)茯苓(三两)术(五七味,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云∶治膀胱实热方∶栀子仁(三两)石膏(八两)茯苓(三两)淡竹叶(切,一升)生地黄(切,一升)蜜(一七味,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下蜜,煮两沸,分三服。须痢加芒硝三两。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病源论》云∶五谷五味之津液,悉归于膀胱,气化分入血脉,以成骨髓也;而津之余者,泻之。
《千金方》云∶膀胱病者;少腹满,肿而痛,以手按则欲小便而不得。
又云∶治膀胱虚冷,饥不欲食,面黑如炭,腰胁疼痛方∶磁石(六两)黄(三两)杜仲(四两)白石英(五两)五味(四两)茯苓(三两)术(五七味,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云∶治膀胱实热方∶栀子仁(三两)石膏(八两)茯苓(三两)淡竹叶(切,一升)生地黄(切,一升)蜜(一七味,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下蜜,煮两沸,分三服。须痢加芒硝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