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查古籍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伤损昏愦乃伤之至重,以致昏愦不知人事,宜急灌以独参汤。
●虽内有瘀血,断不可下,急用花蕊石散内化之,盖恐下之,因泻而亡阴也。
●若元气虚甚者,尤不可下,亦用前散以化之。
●凡瘀血在内,大便不通,用大黄、朴硝,血凝而不下者,须用木香、肉桂二、三钱,以热酒调灌服之,血下乃生。
●怯弱之人,用硝、黄而必加木香、肉桂同煎者,乃假其热以行其寒也按、方剂:●花蕊石散
石硫黄四两 花蕊石二两
以上二味合匀,用瓦罐一个,入药在内,封口,外用纸筋盐泥周围固济,候泥干,安四方砖上,书八卦五行字,用炭十斤笼叠周匝,自午时,从下着火渐渐上彻,直至经宿炭尽火冷,又放经宿,罐冷取出研细,用绢罗罗过,磁盒收贮。每服三钱,以童便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