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查古籍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手厥阴心主起胸,属包下膈三焦宫,支者循胸出胁下,胁下连腋三寸同,仍上抵腋循臑内,太阴少阴两经中,指透中冲支者别,小指次指终相通。
注:●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而外行天池穴,属心包络之经也。
●内行下膈,历络三焦者,散布于腹之上、中、下也。
●其支者,循胸中出腋下三寸,即天池穴处也。
●从天池循臑内至天泉,从天泉穴行手太阴、手少阴两脉之间,入肘内曲泽穴,下臂行两筋之间,□门、间使、内关、大陵四穴,入掌中劳宫穴,从劳宫循中指出其端,中冲穴也。
●其本支之别支,别行掌中,循小指次指之端,以交于手少阳三焦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