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刺萆薢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萆薢拼音注音Cì Bì Xiè别名

    大菝葜、红萆薢

    来源

    百合科菝葜属植物刺萆薢Smilax ferox Wall. Ex Kunth,以根状茎入药。秋冬春采集,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解毒。用于风湿筋骨疼痛,小便浑浊,臁疮,皮肤过敏,湿疹。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刺萆薢拼音注音Cì Bì Xiè别名

    红萆薢、美人扇

    出处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刺萆薢根茎。秋、冬及春季采挖,去掉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灌木丛中。分布云南等地。

    原形态

    藤状灌木,长约3米。根茎肥大,块状。茎常具坚硬的刺。单叶互生,革质,椭圆形,长7~11厘米,宽3~7厘米,先端钝圆,有时微凹或稍尖,基部阔楔形或近钝圆,全缘,主脉3~5条,于下面凸出;叶柄长10~16毫米,向下扩展成翼状;叶柄两侧生有卷须2条。伞形花序腋生,花单性异株;花梗纤细;花小,白色;花被片6,椭圆形,分离。浆果球形。花期夏秋季。

    性味

    涩微苦,平。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解疮毒。治风湿筋骨疼痛,淋浊,梅毒,臁疮,皮肤过敏,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刺萆薢拼音注音Cì Bì Xiè别名

    红萆薢、美人扇、龙须叶

    英文名rhizome of Spiny Greenbrier出处

    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长托菝葜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milax ferox Wall.ex Kunth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及春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灌丛中或山坡荫蔽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湖北、广东、广西等地。

    原形态

    长托菝葜 攀援灌木。茎与枝条多少具纵条纹,疏生刺。叶互生;叶柄长5-25cm,约占全长的1/2-3/4具鞘,通常只有少数叶柄具卷须,脱落点位于鞘上方;叶片厚革质至坚纸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至长圆形,长3-16cm,宽1.5-9cm,下面通常苍白色,极少绿色,干后灰绿黄色或暗绿色。伞形花序生于叶尚幼嫩的小枝上;总花梗长1-2.5cm,偶有关节,花序托常延长而使花序多少呈总状;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被片6,黄绿色或白色;雄花外轮被片长4-8mm,宽2-3mm,内花被片稍狭,雄蕊6;雌花比雄花小,花被片3-6mm,具6枚退化雄蕊,子房3室,柱头3裂。浆果球形,直径8-15mm,熟时红色。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性味

    辛;苦;平

    功能主治

    祛风湿;利小便;解疮毒。主风湿痹痛;小便淋浊;疮疹瘙痒;臁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白杨树皮拼音注音Bái Yánɡ Shù Pí别名白杨皮(《梅师集验方》)。出处《唐本草》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山杨的树皮。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地。原形态山杨,又名:大叶......
  • 《中药大辞典》:白松塔拼音注音Bái Sōnɡ Tǎ别名松塔、松球、松果、椁树核桃(《山西中草药》)。出处《山西中草药》来源为松科植物白皮松的球果。春、秋采收,晒干。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区,喜光。分布于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北部和湖北西......
  • 《中国药典》:白果拼音注音Bái Guǒ别名白果仁英文名SEMEN GINKGO来源本品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白果树、公孙树)Ginkgo biloba L.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除去肉质外种皮,洗净,稍蒸或略煮后,烘干。性状本品......
  • 《中药大辞典》:白果叶拼音注音Bái Guǒ Yè出处《品汇精要》来源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叶片。性状干燥叶片,大多折叠或已破碎,完整者呈扇形。上缘有不规则波状缺刻,有时中间凹入,基部楔形,叶脉为射出数回二分又平行脉,细而密,光滑无毛,易纵向撕......
  • 拼音注音Bái Guǒ Shù Pí出处《滇南本草图说》来源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树皮。化学成分含鞣质。内皮含莽草酸。木质部分含纤维素41%,半纤维素26%,木质素33%,葡萄糖甘露聚糖(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聚糖),阿拉伯糖-4-o-甲基葡萄糖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