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条文:漏睛脓出睑眦间,或流脓汁或清涎,目无翳障不疼痛,风热攻冲心火炎。
竹叶泻汤柴泻,升麻竹叶草车前,黄芩草决川羌活,芩芍将军栀子连。
方剂:竹叶泻经汤方
柴胡五分 泽泻四分 升麻五分 青竹叶十片 甘草(炙)五分 车前子四分 黄芩六分 草决明四分 川羌活五分 白茯苓四分 赤芍药四分 大黄六分 栀子仁(炒)五分 川黄连五分
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
【注】●漏睛脓出之证,生于睑眦,或流脓水,或淌清涎,目无翳障,不疼不痛。
●乃风热攻冲,心火上炎,宜用竹叶泻经汤主之。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条文:漏睛脓出睑眦间,或流脓汁或清涎,目无翳障不疼痛,风热攻冲心火炎。
竹叶泻汤柴泻,升麻竹叶草车前,黄芩草决川羌活,芩芍将军栀子连。
方剂:竹叶泻经汤方
柴胡五分 泽泻四分 升麻五分 青竹叶十片 甘草(炙)五分 车前子四分 黄芩六分 草决明四分 川羌活五分 白茯苓四分 赤芍药四分 大黄六分 栀子仁(炒)五分 川黄连五分
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
【注】●漏睛脓出之证,生于睑眦,或流脓水,或淌清涎,目无翳障,不疼不痛。
●乃风热攻冲,心火上炎,宜用竹叶泻经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