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方歌】胎惊丹毒面初生,形如水痘根微红,时出时隐延颈项,继发丹毒赤游同。
【注】此证因孕母受惊,传袭子胎。婴儿初生之后,周岁以上,忽两眼胞红晕,面色青黯,烦热夜啼,或面如燕脂,此属伏热在内,散发于面,状如水痘,根脚微红,时出时隐,延及项项,继发丹毒。初用四圣散洗目,其形色顺逆,治法皆同赤游丹。若此患延及胸乳,痰喘抽搐,此属火毒攻里,防变惊风,宜服百解散、五和汤救之。
方剂:四圣散
组成:木贼秦皮红枣子灯心黄连(各五钱)
共研粗末,每用二钱,水一钟,煎七分,去渣,频洗两目。
【方歌】四圣散治热毒侵,木贼秦皮枣灯心,再入黄连研粗末,煎汤去渣洗目频。
又方:百解散
组成:干葛(二两五钱)升麻赤芍(二两)甘草(生,一两五钱)
黄芩(一两)麻黄(炙,七钱五分)
肉桂(拣薄者,刮去粗皮,二钱五分)
共研粗末,每服二钱,水一钟,姜二片,葱一根,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方歌】百解惊丹毒内攻,煎服不致变惊风,干葛麻黄芩桂草,升麻赤芍共姜葱。
又方:五和汤
组成:大黄枳壳(麸炒)
甘草(炙,各七钱五分)赤茯苓当归(酒洗,各五钱)
共研粗末,每服二钱,水一钟,煎七分,不拘时服。
【方歌】五和甘草并当归,赤苓枳壳大黄随,惊丹延乳添抽搐,煎服火毒即刻推。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方歌】胎惊丹毒面初生,形如水痘根微红,时出时隐延颈项,继发丹毒赤游同。
【注】此证因孕母受惊,传袭子胎。婴儿初生之后,周岁以上,忽两眼胞红晕,面色青黯,烦热夜啼,或面如燕脂,此属伏热在内,散发于面,状如水痘,根脚微红,时出时隐,延及项项,继发丹毒。初用四圣散洗目,其形色顺逆,治法皆同赤游丹。若此患延及胸乳,痰喘抽搐,此属火毒攻里,防变惊风,宜服百解散、五和汤救之。
方剂:四圣散
组成:木贼秦皮红枣子灯心黄连(各五钱)
共研粗末,每用二钱,水一钟,煎七分,去渣,频洗两目。
【方歌】四圣散治热毒侵,木贼秦皮枣灯心,再入黄连研粗末,煎汤去渣洗目频。
又方:百解散
组成:干葛(二两五钱)升麻赤芍(二两)甘草(生,一两五钱)
黄芩(一两)麻黄(炙,七钱五分)
肉桂(拣薄者,刮去粗皮,二钱五分)
共研粗末,每服二钱,水一钟,姜二片,葱一根,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方歌】百解惊丹毒内攻,煎服不致变惊风,干葛麻黄芩桂草,升麻赤芍共姜葱。
又方:五和汤
组成:大黄枳壳(麸炒)
甘草(炙,各七钱五分)赤茯苓当归(酒洗,各五钱)
共研粗末,每服二钱,水一钟,煎七分,不拘时服。
【方歌】五和甘草并当归,赤苓枳壳大黄随,惊丹延乳添抽搐,煎服火毒即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