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宗金鉴》 灌浆证治

    作者: 吴谦

    毒化浆行领载功,脓窠充满根晕红,板黄灰滞紫黯热,地紫形焦毒热凝,根晕淡红血亏少,顶陷灰白气不盈,皮薄浆清根无晕,气虚血缩甚分明。

    [注]

    起胀即顺,而按日毒化浆行,乃气领血载之功也,故发时脓窠充满,根晕红活,皆灌浆顺痘也,板黄者,谓板硬干黄,乃毒盛凝结气血也,灰滞者,谓灰白黯滞,乃毒盛郁滞气血也,紫黯者,痘色紫黯,乃毒盛血不化脓也,地界色紫,痘形焦黑,乃毒火灼干血液也,根脚之晕红色浅,乃血不足而亏少也,顶陷不起,灰白无浆,乃气不足不充盈也,若痘皮薄浆,清根无红晕,乃气血虚缩,其用峻补无疑也。

    清毒活血汤

    板灰紫黯浆不生,清毒活血地归茸,查芍翘蒡芩连桔,木通参耆大酌行。

    [注]

    痘不如期灌浆,若板硬干黄,或灰滞紫黯干枯,此皆毒火伤其气血而浆不行也,俱以清毒活血汤为主,其方即紫草茸,当归,木通,生地,白芍,连翘,牛蒡子,南山查,桔梗,黄连,黄芩,人参,黄耆是也,本方中有人参,黄耆,形气怯弱者宜之,若形气壮实者,当减去人参,黄耆,便秘加大黄,临时当酌而行之可也。

    (清毒活血汤)紫草茸当归木通生地黄白芍酒炒连翘去心牛蒡子炒研南山查桔梗黄连黄芩人参黄耆生引加灯心水煎服。

    便秘者加大黄。

    加味归宗汤

    灌浆地紫形焦黑,毒火炽盛气血凝,归宗汤内加归尾,红紫犀连山甲丁。

    [注]

    痘当灌浆之时地界红紫,痘形焦黑,而浆不行,此毒火炽盛,气血锢滞也,急用归宗汤主之,本方中加归尾,红花,紫草,犀角,黄连,穿山甲,地丁。

    (加味归宗汤)方见发热证治。

    千金内托散

    淡红顶陷无浆脓,气血虚失领载功,干金内托散堪服,气充毒化自浆生。

    [注]

    痘灌浆时,若色淡红,或顶凹陷又无脓浆者,此气血虚弱,失其领载之功,宜千金内托散补之,气充毒化而浆自生矣。

    (千金内托散)方见见点证治。

    参归鹿茸汤

    皮薄装清根无晕,气虚血缩变须臾,参归鹿茸汤峻补,参归鹿茸草黄耆。

    [注]

    痘形皮薄浆清,根色无红晕者,此气虚血缩,惟恐变在须臾也,以参归鹿茸汤峻补气血,浆生毒化,庶得生矣。

    (参归鹿茸汤)

    人参鹿茸白酒炙归身甘草炙嫩黄耆蜜炙加引糯米水煎服。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作者:
    陶弘景
  • 作者:
    陈嘉谟
  •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作者:
    寇宗奭
  • 作者:
    杨时泰
  • 作者:
    唐宗海
  • 作者:
    刘宋、雷学所着
  • (公元 1564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著。一卷。论述脉象 27 种,对于脉的体状、相类、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诵读学习。并批解了高阳生的《脉诀》。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