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厚味过度生湿热,复触风寒疝气成,囊纵红肿常刺痛,乌头栀子服即宁。
[注]
小儿平素过食厚味,致生湿热,湿热之气下行,流入囊中,复为风寒所束,而疝证成矣,发时囊纵红肿,常常刺痛,当以乌头栀子汤调治之,庶疝可愈矣。
(乌头栀子汤)乌头栀子炒引用顺流水入姜汁煎服。
(方歌)
湿热感寒疝气疼,乌头栀子汤最灵,栀子乌头姜汁共,顺流水煎病即宁。
《伤寒明理论》(公元 1156 年)金.成无己着。三卷。对于《伤寒论》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 附方论一卷,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厚味过度生湿热,复触风寒疝气成,囊纵红肿常刺痛,乌头栀子服即宁。
[注]
小儿平素过食厚味,致生湿热,湿热之气下行,流入囊中,复为风寒所束,而疝证成矣,发时囊纵红肿,常常刺痛,当以乌头栀子汤调治之,庶疝可愈矣。
(乌头栀子汤)乌头栀子炒引用顺流水入姜汁煎服。
(方歌)
湿热感寒疝气疼,乌头栀子汤最灵,栀子乌头姜汁共,顺流水煎病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