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疟疾痰饮多呕逆,面黄目肿胸膈膨,痰盛清脾加橘半,饮盛加苍倍人苓。
[注]
小儿素有痰饮,复因外邪凝结脾胃,故呕逆也,若疟疾或经汗下之后,表裹无证,宜用清脾饮以和之,痰盛者,本方加橘红倍半夏,饮盛者,加苍术倍茯苓,若儿气已虚弱,更当加人参以扶其正。
(加减清脾饮)柴胡黄芩半夏姜制甘草炙厚朴姜制青皮醋炒槟榔茯苓草果人参白术土炒橘红南苍术炒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
清脾治疟兼痰饮,柴苓半朴青榔,苓果气虚参术入,痰盛加橘饮盛苍。
《伤寒明理论》(公元 1156 年)金.成无己着。三卷。对于《伤寒论》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 附方论一卷,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疟疾痰饮多呕逆,面黄目肿胸膈膨,痰盛清脾加橘半,饮盛加苍倍人苓。
[注]
小儿素有痰饮,复因外邪凝结脾胃,故呕逆也,若疟疾或经汗下之后,表裹无证,宜用清脾饮以和之,痰盛者,本方加橘红倍半夏,饮盛者,加苍术倍茯苓,若儿气已虚弱,更当加人参以扶其正。
(加减清脾饮)柴胡黄芩半夏姜制甘草炙厚朴姜制青皮醋炒槟榔茯苓草果人参白术土炒橘红南苍术炒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
清脾治疟兼痰饮,柴苓半朴青榔,苓果气虚参术入,痰盛加橘饮盛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