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宗金鉴》 痹病总括

    作者: 吴谦

    1。三痹之因风寒湿,五痹筋骨脉肌皮,风胜行痹寒痹痛,湿胜着痹重难支。皮麻肌木脉色变,筋挛骨重遇邪时,复感于邪入脏腑,周同脉痹不相移。

    【注】三痹之因,风寒湿三气杂合而为病也。其风邪胜者,其痛流走,故曰行痹。寒邪胜者,其痛甚苦,故曰痛痹。湿邪胜者,其痛重着,故曰着痹。此为病之因而得名,曰三痹也。又有曰五痹者,谓皮,脉,肌,筋,骨之痹也。以秋时遇此邪为皮痹,则皮虽麻尚微觉痛痒也。以夏时遇此邪为脉痹,则脉中血不流行,而色变也。以长夏时遇此邪为肌痹,则肌顽木不知痛痒也。以春时遇此邪为筋痹,则筋挛节痛屈而不伸也。以冬时遇此邪为骨痹,则骨重酸疼不能举也。曰入脏腑者,谓内舍五脏之痹也。以皮痹不巳,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成肺痹也。脉痹不巳,复感于邪,内舍于心,成心痹也。肌痹不巳,复感于邪,内舍于脾,成脾痹也。筋痹不巳,复感于邪,内舍于肝,成肝痹也。骨痹不巳,复感于邪,内舍于肾,成肾痹也。此皆以病遇邪之时,及受病之处而得名,曰五痹也。所谓邪者,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周痹亦在血脉之中,随脉上下为病,故同脉痹,但患有定处,不似脉痹左右相移也。近世曰痛风,曰流火,曰历节风,皆行痹之俗名也。

更多中医书籍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自2003年开展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指导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一步深入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我局对各示范区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规律性经验和规范性做法进行提炼、整理,起草制定了《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在工作中参考使用。在试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联 系 人:严华国 吴 迪

    联系电话:010-65914966 65930672(传真)

    二○○九年八月五日

    作者:
  • 作者:
  • (约着成于东汉时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今有清.孙星衍等辑本若干种。 本书收药物 365 种,分为上、中、下三品,是后汉以前药物学的总结。

    学术价值:

    文献价值:我国现存最早之药学著作。

    理论价值: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之基础。

    实用价值:记载之药物,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

    作者:
  • 作者:
    徐大椿
  • 作者:
    陈修园
  • 作者:
  • 作者:
    陈会撰、刘瑾补辑
  • 作者:
    吴亦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