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伤寒表未解,或心悸而烦,或腹中急痛,而脉阳涩阴弦者。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生姜(切)三两 甘草二两 胶饴一斤 大枣(擘)十二枚,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胶饴,更上火消解,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注】是方也,即桂枝汤倍芍药加胶饴。名曰小建中,谓小小创建中气,以中虽已虚,表尚未和,不敢大补也。故以桂枝汤仍和营卫。倍芍药加胶饴调建中州,而不啜稀粥温服令汗,盖其意重在中虚,而不在伤寒之表也。中虚创建,营卫自和,津液可生,汗出乃解,烦悸可除矣。伤寒浮得脉涩,营卫不足也,沉得脉弦,木入土中也。营卫不足则表虚,木入土中则里急,表虚里急,故亦以此汤主治也。呕家不可用,谓凡病呕者不可用,恐甜助呕也。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治伤寒表未解,或心悸而烦,或腹中急痛,而脉阳涩阴弦者。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生姜(切)三两 甘草二两 胶饴一斤 大枣(擘)十二枚,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胶饴,更上火消解,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注】是方也,即桂枝汤倍芍药加胶饴。名曰小建中,谓小小创建中气,以中虽已虚,表尚未和,不敢大补也。故以桂枝汤仍和营卫。倍芍药加胶饴调建中州,而不啜稀粥温服令汗,盖其意重在中虚,而不在伤寒之表也。中虚创建,营卫自和,津液可生,汗出乃解,烦悸可除矣。伤寒浮得脉涩,营卫不足也,沉得脉弦,木入土中也。营卫不足则表虚,木入土中则里急,表虚里急,故亦以此汤主治也。呕家不可用,谓凡病呕者不可用,恐甜助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