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宗金鉴》 蜘蛛散方

    作者: 吴谦

    蜘蛛(熬煎)十四枚桂枝半两

    右二味为散,取八分一匕,饮和服,日再服,蜜圆亦可。

    【集解】

    尤怡曰:蜘蛛有毒,服之能令人利,合桂枝辛温,入阴而逐其寒湿之气也。

    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

    【按】

    腹痛有虫,以洪大脉别之,未详,必有缺文,不释。

    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

    【注】

    蛔虫,即今之人所名食虫也。蛔虫之为病,发作有时,发则令人吐涎,心痛欲死,即服攻下毒药,非积之痛,乃虫之痛,故不能止也。主之甘草粉蜜汤者,以虫得甘蜜而上,得铅粉而杀,从治之法也。

    【集注】

    徐彬曰:发作有时,谓不恒痛也,则与虚寒之绵绵而痛者异矣。毒药不止,则必治气治血,攻寒逐积之药,俱不应矣,故以甘草粉蜜主之。白粉杀虫,甘草与蜜既以和胃,又以诱蛔也。

    李□曰:『灵枢』云:蛔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故涎下,令人吐涎也。蛔上入膈,心在膈上,故心痛,须臾下膈,则痛止,故发作有时也。廉泉任脉穴名,在颔下骨尖中。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