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多穗蓼

    《中药大辞典》:多穗蓼拼音注音Duō Suì Liǎo别名

    辣蓼、水蓼、恣恣萨曾(藏名)。

    出处

    《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

    为蓼科植物多穗蓼全草。 6~10月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路旁、沟边较阴湿处。分布西藏等地。

    原形态

    草本,高100~15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密被短柔毛。叶近无柄或有短柄;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戟状的心形,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密生短柔毛。花序为大型开展的圆锥状,花白色或淡红色。瘦果三棱形,短于花被。

    化学成分

    全草含蓼属甙、腊梅甙、异槲皮甙、槲皮甙、槲皮素、3’-甲基鼠李素。

    性味

    性凉,味辛。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杀虫止痢,清热解毒。治菌痢,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跌打损伤,风湿肿痛,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多穗蓼拼音注音Duō Suì Liǎo别名

    辣蓼、水蓼、多穗假虎杖

    出处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多穗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polystachyus Wall.exMeissn.

    采收和储藏:6~10月采收全草,扎把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4500m的山坡、灌丛、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态

    半灌木,高100-150cm。茎直立,多分枝,密被短柔毛。叶互生;叶柄粗壮,长约1cm;托叶鞘筒状,上部偏斜;叶片宽披针形或长国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戟形,长6-15cm,宽3-5cm,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密被短柔毛。大型展开的圆锥状花序;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红色,外面2个较小,内面3个较大,近圆形,长约4mm。瘦果三棱形,黄褐色,短于花被。

    化学成分

    多穗蓼全草含多穗蓼甙(polystachoside)[1],树皮甙(quercitrin),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槲皮素(quercetin),腊梅甙(meratin)和3′-甲基鼠李素(rhamnazin)[2]。

    归经

    肺;脾;胃;大肠经

    性味

    辛;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主痢疾;泄泻;小儿消化不良;风湿肿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百两金拼音注音Bǎi Liǎnɡ Jīn别名八爪龙、八爪金龙(《草木便方》),开喉剑、叶下藏珠、状元红(《天宝本草》),山豆根、铁雨伞、真珠凉伞(《福建中草药》),野猴枣、珍珠伞(江西《草药手册》)。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紫......
  • 拼音注音Bǎi Liǎnɡ Jīn Yè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百两金的叶片。化学成分茎、叶含紫金牛酸、岩白菜素。性味《福建中草药》:“微咸,凉。“功能主治《分类草药性》:“包损伤,涂诸疮,通淋。“摘录《中药大辞典》......
  • 《中国药典》:百合拼音注音Bǎi Hé别名野百合、喇叭筒、山百合、药百合、家百合英文名BULBUS LILII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百合Lilium brownii F.E.Brown ......
  • 《中药大辞典》:百合子拼音注音Bǎi Hé Zǐ出处《纲目》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百合等的种子。功能主治孙思邈:“治肠风下血,百合子酒炒微赤,研末,汤服。“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百合子拼音注音Bǎi Hé Zǐ英文名seed of Gr......
  • 《中药大辞典》:百合花拼音注音Bǎi Hé Huā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百合等的花蕾。化学成分参见“百合“条。归经《滇南本草》:“入肺。“性味《滇南本草》:“性微寒平,味甘微苦。“注意《滇南本草》:“肺有风邪者忌用。“功能主治润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