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宗己任编》 痧症

    作者: 高鼓峰

    痧症.即疹子.又名 子.准绳云.痧症初起.用升麻葛根汤(散足阳明邪热)合泻白散(清手太阴邪热)其间宜加桔梗牛蒡荆芥连翘等.(兼解两经之毒也)尤为至当.次日标形.颧鼻见点多者最吉.以其清阳喜上升也.第二日葛根可去.

    恶其开肌腠而干津液也.若热甚势重.前汤加白虎芩粉之类.断不可少.若服药后而热愈甚者.正毒达之故也.得大汗而毒自解矣.若略见标而不见形者.此为痧毒不透.后必防疳.宜从养阴治.甘露饮主之.必多服乃效.亦从汗解.乃屡验者.有一等小儿乳疳.一日可解.不必尽三朝九朝之说.以清火为主.兼解可也.缘小儿禀质尚弱.神气有限.如过粗工.不审虚实.发散过多.必致正气虚脱.而不可救者.多矣.有痧毒痰喘甚者.虽用石膏黄连.如水淋石.要知是痧毒痰火壅结上焦之故.宜用栝蒌霜枳壳花粉金沸草等清痰清火.如挟气虚者.加人参立应.如痰上壅盛者.可用牛黄珍珠散.痧症腹痛者.乃毒郁于阳明故也.宜服升麻石膏黄连之类.如恶毒郁于大肠者.苦梗开之.痧症多泄泻.慎勿止涩.惟用升麻葛根黄连甘草.则泻自止.

    痧家不忌泄泻.泻则阳明之邪热得解.是亦表里分消之义也.

    痧后泄泻.及便脓血.皆由热邪内陷故也.大忌止涩.惟宜升散.仍用升麻葛根汤.加黄连扁豆.若便脓血.则加滑石未必愈.

    痧症不宜根据症施治.惟当治本.本者.手太阴足阳明两经之邪热也.解其邪热.则诸症自退矣.(痘疹两症.当参文中陈氏仲阳钱氏立斋.薛氏罗田万氏晨峰程氏东皋.徐氏改斋友氏景岳张氏.近日建中费氏.亦有宣发.皆宜详究.不可偏守一见以误世.)

    升麻葛根汤

    升麻 葛根 白芍 甘草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吴鞠通
  •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邹存检
  • 作者:
    马培之
  •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
  • 作者:
    朱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