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干者,宜下之,大承气汤。少阴病,自利纯青色水,心下痛,口燥干者,宜大承气汤。(论见下利。)伤寒无大热,口燥渴,背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阳明病,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若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方论见渴表解条。)
太阳病,下后不大便,日晡潮热,心下满痛,而舌上燥渴者,宜大陷胸汤。
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咽者,必衄。(海藏云∶漱水不咽,胸满,心下手不可近者,桃仁承气主之。)
病患默默欲眠,目不能闭,起居不安,声嗄,或咽干者,当作狐惑治之。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干者,宜下之,大承气汤。少阴病,自利纯青色水,心下痛,口燥干者,宜大承气汤。(论见下利。)伤寒无大热,口燥渴,背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阳明病,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若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方论见渴表解条。)
太阳病,下后不大便,日晡潮热,心下满痛,而舌上燥渴者,宜大陷胸汤。
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咽者,必衄。(海藏云∶漱水不咽,胸满,心下手不可近者,桃仁承气主之。)
病患默默欲眠,目不能闭,起居不安,声嗄,或咽干者,当作狐惑治之。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