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
〔丹〕吐虫。黑锡炒成灰,槟榔末,米饮调下。
〔仲〕蛔厥者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痢。(方见伤寒厥阴论。)
刺灸 呕虫独取胃。经云∶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取胃三里是也。
〔《脉》〕关上脉微浮,积热在胃中,呕吐蛔虫,心健忘。
〔仲〕病患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
〔丹〕吐虫。黑锡炒成灰,槟榔末,米饮调下。
□
〔仲〕蛔厥者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痢。(方见伤寒厥阴论。)
□
刺灸 呕虫独取胃。经云∶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取胃三里是也。
□
〔《脉》〕关上脉微浮,积热在胃中,呕吐蛔虫,心健忘。
□
〔仲〕病患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