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石草)破瘀逐血补骨
骨碎补(专入肾。兼入心)。味苦而温。功专入肾补骨。且能入心破血。是以肾虚耳鸣。(耳属肾。)久泻。(肾司开合之权。久泻多责于肾。)跌仆损伤骨痛。牙痛血出。无不用此调治。(泄泻。研末入猪肾煨食。牙痛。炒黑为末擦牙。折伤。粥和末裹伤处。)俾其肾补骨坚。破瘀生新。而病即除。至命其名曰骨碎补。以其骨碎能补骨故耳。虽与补骨脂相似。然总不如补骨脂性专固肾通心。而无逐瘀破血之治也。去毛。蜜拌蒸用。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石草)破瘀逐血补骨
骨碎补(专入肾。兼入心)。味苦而温。功专入肾补骨。且能入心破血。是以肾虚耳鸣。(耳属肾。)久泻。(肾司开合之权。久泻多责于肾。)跌仆损伤骨痛。牙痛血出。无不用此调治。(泄泻。研末入猪肾煨食。牙痛。炒黑为末擦牙。折伤。粥和末裹伤处。)俾其肾补骨坚。破瘀生新。而病即除。至命其名曰骨碎补。以其骨碎能补骨故耳。虽与补骨脂相似。然总不如补骨脂性专固肾通心。而无逐瘀破血之治也。去毛。蜜拌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