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庐医话》(公元 1897 年)清.陆以湉(定圃)着。五卷。卷一论“医范”“医鉴”“慎疾”“保生”“求医”“诊法”“ 用药”;卷二论古人今人,古书今书;卷三、四、五论病,推究每证的虚实原委,指出医家的利弊。近人从陆氏《冷庐杂识》中摘出其论医语作为补编 。
查古籍
《冷庐医话》(公元 1897 年)清.陆以湉(定圃)着。五卷。卷一论“医范”“医鉴”“慎疾”“保生”“求医”“诊法”“ 用药”;卷二论古人今人,古书今书;卷三、四、五论病,推究每证的虚实原委,指出医家的利弊。近人从陆氏《冷庐杂识》中摘出其论医语作为补编 。
(公元495 ~ 499 年)南齐、龚庆宣着。五卷。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主要有外伤、痈疽、湿疹、疥癣等。对疔疽引起的脓毒血症的早期治疗,外伤肠出的医护,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术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心因性发音障碍又称非器质性发音障碍。间接喉镜检查,病人声带色泽正常、运动良好、无感染及组织学改变。咳嗽、笑或清嗓子时声音接近正常。
心因性发音障碍分为两大类:有合并症的心因性发音障碍及无合并症的心因性发音障碍。
(一)有合并症的心因性发音障碍
病人完全失音,令他发音时只能作轻声的耳语。喉部病史及喉检查的均属阴性。追踪病史可找到严重的心理合并症。治疗时除发音训练外,应结合精神上的照顾。但由于病人失音,难以作口头的信息交往。因此,医生要尽快地提供一些使发音改善的办法以协助心理治疗的进行。这种障碍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成功率的变异幅度很大。
(二)无合并症的心因性发音障碍
较为常见。病人无喉部变化,失音完全由于某种轻度的情绪创伤,也可能是个人的危机或上呼吸道感染。在后一种情况是器质性损害影响病人发音,但器质性损害恢复后,失音仍然存在。仔细询问病史,病人并无严重精神障碍,但是声音嘶哑成了一种习惯,如有的儿童可从失音中获得特别的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