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查古籍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问曰∶腹满痛,何以是太阴证?答曰∶脾为坤土,坤为腹,阴中之至阴也。邪气传之,则腹满而痛。又问曰∶腹痛既为里证,当投大黄,而先用柴胡、芍药者,何也?答曰∶此少阳传入太阴者也。少阳之邪,传入太阴,肝木乘脾,致成腹痛,故用柴胡加芍药以和之。痛甚者,加大黄以下之。又如太阳证,为医误下,以致邪气内陷而成腹痛,用桂枝汤加芍药,大实痛者,桂枝汤加大黄,意正相等。然腹痛虽属太阴,又有传经、直中之分,大抵传经之邪,由三阳传入;直中之邪,猝然骤至也。传经之邪,则脉沉实;直中之邪,则脉沉细也。传经之邪,则嗌干口燥;直中之邪,则口鼻气冷也。以此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