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查古籍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舌者,心之窍。凡伤寒症,津液如常,此邪在表而未传里也。见白胎而滑,邪在少阳,半表半里之间也。见黄胎而干燥,邪已入里,胃腑热甚也,宜下之。见黑胎芒刺,破裂干枯邪热盛极,肾水枯涸,至重之候也,宜急下之。若舌黑津润,不破裂干燥,此直中寒证也宜急温之。夫寒证舌黑,本色也。而热症反赤为黄,反黄为黑者,何也?盖热极反兼水化若燔柴然,火变成炭,至危之候也。凡舌肿胀,或重舌、木舌、舌生芒刺,舌苔黄燥,皆热甚也。凡舌硬、舌强、舌短缩、舌卷、神气昏乱、语言不清者,皆危症也。又阴阳易病,吐舌数寸者,危恶已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