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五淋汤治小便淋症不出,或尿如豆汁,或成砂石,或为膏汁,或热沸便血。
赤茯苓(三钱) 白芍 生山栀(各二钱) 当归 细甘草(各一钱四分
水煎服。
此方用栀、苓治心腹,以通上焦之气,而心火清,归、芍滋肝肾,以安下焦之气,而五脏阴复,甘草调中焦之气,而阴阳厘清,则太阳之气自化,而膀胱之水府洁矣。
补中益气汤(见疟疾)桂附八味丸(见痰饮
白通汤(方见伤寒) 治少阴病下利者此方主之。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公元 588 年)刘宋,雷斅着。三卷。是论述药物加工制作的专书。原书已佚,其内容散见于《证类本草》中,近人有辑本。
五淋汤治小便淋症不出,或尿如豆汁,或成砂石,或为膏汁,或热沸便血。
赤茯苓(三钱) 白芍 生山栀(各二钱) 当归 细甘草(各一钱四分
水煎服。
此方用栀、苓治心腹,以通上焦之气,而心火清,归、芍滋肝肾,以安下焦之气,而五脏阴复,甘草调中焦之气,而阴阳厘清,则太阳之气自化,而膀胱之水府洁矣。
补中益气汤(见疟疾)桂附八味丸(见痰饮
白通汤(方见伤寒) 治少阴病下利者此方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