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学实在易》 鼓胀单腹胀方

    作者: 陈修园

    胃苓散(见泄泻

    圣术煎治脾虚作胀,及久患吐泻等症。

    白术(微炒,一两) 陈皮(二钱) 干姜(三钱) 肉桂(二钱

    水煎服。虚甚,加附子。

    白术补脾,脾得补则善运,善运则食消而胀去。欲其运多于补,则生用;欲其补多于运则熟用。凡药生则行速,熟则行缓,自然之理也。若炒焦,则全失其本性,反令损脾增胀。

    陈皮达结气于外,干姜祛寒气于中,肉桂化太阳之气于下。下焦气化,而上中二焦之气亦治,此景岳新方中之第一方也。

    连理丸治腹胀如箕,时吐酸水者,又治久泻如神。

    人参 白术 干姜 川连(各二两) 炙草(一两

    蜜丸,每服三钱,米汤送下,日两服。

    喻嘉言云∶“酸水时吐时生,为单腹膨胀,及心、胸、腹、胁俱痛,不用八味地黄丸,为柔中之刚,而用此丸为刚中之柔,取其大苦大辛,能变胃而不为胃变也。”愚按∶以白术易苍术,其力更大。

    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治气分,心下坚大能如盘,边如旋杯。

    桂枝 生姜(各三钱) 炙草 麻黄 细辛(各二钱) 附子(一钱) 大枣(四枚)

    水三杯二分,先煮麻黄至二杯二分,去沫,入诸药,煎八分温服,日夜三服,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此症是心肾交病,上不能降,下不能升,日积月累,如铁石难破。方中桂枝、甘草、生姜、大枣以和其上;而复用麻黄、附子、细辛少阴的剂,以治其下;庶上下交通而病愈,所谓大气一转,其结乃散也。

    枳术汤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而不如旋杯,邪尚散漫未结,虽坚大而不满痛也,水饮所作(《金匮》特提水饮,所以别于气分也。

    枳实(二钱) 白术(四钱

    水煎服,日三服,腹中 即当散也。言水饮所以别于气分也,气无形以辛甘散之,水有形以苦泄之,方中取白术之温以健运,枳实之寒以消导,意深哉。胃为阳,阳常有余;脾为阴,阴常不足;胃强脾弱,则阳与阴绝矣。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水饮作矣。方中用术以补脾,用枳以抑胃,脏腑分理,所以治水饮之原易,老逞其庸浅之见,变汤为丸,只认为一补一消之法,学人切勿述此陋语,为有识者笑。

    四七汤胀而属七情所致者,宜此汤主之。

    半夏 茯苓(各三钱) 浓朴(二钱) 苏叶(一钱) 生姜(三片

    水煎服。

    此方妙在紫苏叶一味以散结,香以醒脾,而顺气消胀行水乃其余事。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陈三山
  •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作者:
  • 作者:
    杜文燮
  • 作者:
  • 作者: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