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荔枝肉散无形滞,治背劳闷消瘤赘,止心烦躁更清头,健力生津通神智,核可烧灰调酒餐,专主心疼并疝气。
结实时枝柔而蒂牢,不可摘取,以刀利取其枝,故名。又云其实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离枝之名本此。味甘,平,无毒。属阳。主散无形质之滞气,故治背膊劳闷,瘿赘赤肿者亦用之。
更止心躁烦渴头重,健气生津,通神益智,和悦颜色。多食亦能发虚热热疮,亦以其属阳而近火故也,饮蜜浆一杯即解。核,慢火烧存性,为末,温酒调服,治心痛及小肠疝气。
《卫生宝鉴》(公元 1343 年)元.罗天益(谦甫)着。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内容为“药误永鉴”、“名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纪述”。补遗主要论述外感、伤寒等证。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荔枝肉散无形滞,治背劳闷消瘤赘,止心烦躁更清头,健力生津通神智,核可烧灰调酒餐,专主心疼并疝气。
结实时枝柔而蒂牢,不可摘取,以刀利取其枝,故名。又云其实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离枝之名本此。味甘,平,无毒。属阳。主散无形质之滞气,故治背膊劳闷,瘿赘赤肿者亦用之。
更止心躁烦渴头重,健气生津,通神益智,和悦颜色。多食亦能发虚热热疮,亦以其属阳而近火故也,饮蜜浆一杯即解。核,慢火烧存性,为末,温酒调服,治心痛及小肠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