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地肤子苦利膀胱,治瘕疝兮又兴阳,皮风目痛皆堪洗,叶主淋痢及疮疡。
苗弱不举,布地而生。堪为扫蒂。气寒。无毒。主膀胱热,利小便,疗疝瘕,补中强阴益精。本草云∶与阳起石同用,治丈夫阴痿及阴卵溃疾。煎汤洗皮肤中风热,令人润泽;洗目去热暗雀盲涩痛。叶主大肠泄泻,止赤白痢和气涩肠,解恶疮毒,客热丹肿及妊娠患淋,小便热痛,手中烦疼。形如蒿,茎赤叶青,大如荆芥。
十月采实阴干,入补丸。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地肤子苦利膀胱,治瘕疝兮又兴阳,皮风目痛皆堪洗,叶主淋痢及疮疡。
苗弱不举,布地而生。堪为扫蒂。气寒。无毒。主膀胱热,利小便,疗疝瘕,补中强阴益精。本草云∶与阳起石同用,治丈夫阴痿及阴卵溃疾。煎汤洗皮肤中风热,令人润泽;洗目去热暗雀盲涩痛。叶主大肠泄泻,止赤白痢和气涩肠,解恶疮毒,客热丹肿及妊娠患淋,小便热痛,手中烦疼。形如蒿,茎赤叶青,大如荆芥。
十月采实阴干,入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