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学传心录》 目疾者肝火之因

    张子和曰:“目者,肝之外候也。”又曰:“圣人虽言目得血而能视,然血亦有太过、不及也。太过,则目壅塞而发痛。不及,则目耗竭而失明。大抵年少之人多太过,年老(瘦弱)之人多不及”。大法实者泻之,虚者补之。治目用剂之法:散风用防风、荆芥、羌活、白芷、蔓荆子、菊花、薄荷之类。清热用黄芩黄连、栀子、黄柏、连翘、知母、胆草之类。养血用当归、川芎、白芍、生地、熟地、枸杞、夏枯草之类。理气用香附、枳壳、青皮、槟榔、白豆蔻、苍术、甘草之类。补气用人参、黄芪、白术之类。退翳用木贼、蒺藜、蝉退、蛇退之类、明目用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草决明、羊肝、柴胡之类。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王怀隐、陈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龚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