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五世纪? )原题战国时秦越人撰。共有 81 个问答。系采摘《内经》的精要,设为问答,解释疑难。
查古籍
(公元前五世纪? )原题战国时秦越人撰。共有 81 个问答。系采摘《内经》的精要,设为问答,解释疑难。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普济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论,2175 类、778 法、61739 方 239 图。 收载方剂最多。《本草纲目》中附方有不少是从此书采录的。
夏(五岁)暑热内踞.上吐下泻.稚年脾胃气弱.不振使然.
藿香叶(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南山楂(一钱五分) 飞滑石(三钱) 木瓜(一钱) 茯苓块(三钱)浓朴(一钱)
□
诸(二岁)热犯脾胃.呕乳自利.最多变惊.
鲜藿香叶(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六一散(二钱) 小川连(三分) 黄芩(一钱) 淡竹叶(一钱) 生白芍(一钱)
□
吴(二岁)两关脉数.吐乳洞泄.烦躁.睡喜覆卧.是腹痛按之痛止之象.据述跌仆之后.初泻而呕吐.乳食格拒.惊则气乱明矣.此属蛔厥之征.稚年脾胃.气馁不振.四肢厥冷.经旨谓蛔厥多从惊恐得之.是邪非邪.拟方候裁.
吴萸炒川连(三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炒白粳米(一钱五分) 生白芍(一钱五分) 草郁金(一钱) 炒黑川椒(三厘) 姜汁(临服,冲入二匙) 茯苓(一钱五分) 加石菖蒲根
又 胃衰厥冷.吐泻不止.
参须条(五分) 煨姜(五分)